當前垃圾資源化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:一是垃圾與人“爭地”。我國目前城市處理垃圾的能力普遍低下,發展嚴重滯后,無法焚燒和堆肥的垃圾,只能露天堆放和填埋。在空間本來緊缺的城市,垃圾也擠進來和人們爭奪生存空間。二是我國對生活垃圾設施投入明顯不足,矛盾凸顯,日“消化”垃圾的能力不及城市日生產垃圾的一半。據調查,2010年1-9月,全國城鎮新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67座,但計劃建成而未建成的155座。全國完成的新增日處理能力為2.36萬噸,僅完成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6萬噸任務的39.3%。我國縣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到20%。三是垃圾填埋遺留的環境問題無法得到解決,嚴重污染了周圍的空氣質量和地下水水質。據調查,全國正在進行和已封場的垃圾填埋場935個,沒有采取防滲措施的占34%,沒有采取雨污分流措施的占39%。這些環境污染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,
可能會影響到未來幾代人的身體健康。四是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陳舊落后,手段單一,主要是露天堆放和衛生填埋、后續處理能力不足。垃圾焚燒產生劇毒物質二惡英,并引發周圍住戶情緒的不穩定,礦化垃圾成災。
生活垃圾處理的“零排放”和資源化是一個系統工程,利用城市生活垃圾中分離出的廢塑料可以生產生物質復合工程材料;分離出的廢金屬可回收;堆肥可配制成有機肥;渣土可制磚;餐飲垃圾可制成生物肥料。為了加快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,為此建議:
一是要強化垃圾分類。政府應加大垃圾分類的宣傳,提高老百姓和企業的自覺性,加強垃圾分類的常態化管理。政府應獎勵企業回收有毒有害垃圾物品,對不回收的企業給予嚴厲制裁。
二是國家應制定鼓勵政策,積極開采礦化垃圾。對運營企業應給予減免稅收。對完成開采后進行生態修復,具有使用價值的土地,國家應給予“誰開采,誰受益”的政策。
三是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垃圾減量,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。鼓勵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多元化,運營市場化。通過采用PPP的合作模式,可以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,實施多種組合型態。
四是要以高科技手段,對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,強化餐廚垃圾的收集、監管體系,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,提升城市食品衛生安全。
五是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,積極研究新技術、應用新工藝、加快提高垃圾處理技術和裝備水平。國家應對達到垃圾處理“零排放”、資源化的設備生產企業和運營企業,給予政策扶持和獎勵。